苏轼造句

【苏轼解释】:暂无。
相似词:中苏 复苏 苏丹 苏州 苏醒 流苏 苏生 死而复苏 

1, 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里,苏轼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显现出西湖雨的奇妙。在雨中,远出的山像蒙上了一层轻纱,蒙蒙胧胧,迷迷茫茫,隐隐约约……多美的意境呀!

2,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出自:宋·苏轼《老人行》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苏轼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4, 天不容伪。出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苏轼

5, 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6, 放榜时苏轼早已知道自己金榜题名了。

7, 苏轼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8, 那首诗是苏轼一挥而就写成的。

9, 那年春天,苏轼省试及第。

10, 苏轼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气质。

11,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

12, 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

13,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时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14, 在这一过程中,苏轼以自觉的理论意识将词的创作提升和纳入士大夫主流文化之内,用"以诗为词"的理念,自成一家,自创一体。

15, 苏轼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

16, 苏轼的词里包蕴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17, 苏轼贬官时,王安石在朝。

18, 苏轼是个有真才实学的诗人。

19,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20, 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

21, 苏轼是伟大的,伟大在他真金不怕火炼的乐观与旷达,伟大在他的健康人格与顽强。

22, 后人对苏轼的真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3, 第三部分则以风格分析为主,阐述苏轼山水诗清旷风格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24,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25, 天空云缠雾绕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阴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缕缕红霞朦朦胧胧的。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头看也是雾,低头看下面也是雾感觉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 亲情不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长长牵挂,它也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伦之乐……

27,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出自: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苏轼

28, 那一朵朵芦苇花,从窗户飘进人家里,落在桌子上、椅子上、灶台上。落在墙角的芦苇花,聚集成毛茸茸的一团,经风一吹,一张一合,让人想到了宋代词人苏轼描写杨花的的词句“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29, 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

30, 面对挫折与失败,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在艰难困苦面前,***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昂,苏轼则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