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出自宋代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全文赏析
苏轼于六十二岁时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儋县)。当时儋州地处“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的海岛中,一片荒凉。他身为“罪人”,受到种种监视,只有第三子苏过随行作伴,处境非常困难。初期寓居官舍,后来又被逐出。幸而得到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地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了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要好的友人。
这首诗作于六十四岁时。写作者有一天带着酒后的醉意,遍访“四黎”之家,归途天色已暗,酒意末醒;并且地面上草木丛生,路径不明。他走入“竹刺藤梢”围绕的迷途中,要回家认不了路,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径走,因为为知道自己的家就在牛栏之西。诗篇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把人们认为最粗俗的东西“牛矢”(牛粪)取作诗材,写入诗中。韩愈在《进学解》中赞美良医能博取“牛溲(尿)马勃(药名),败鼓之皮”作为药物,他自己的诗,也好写粗丑的事物;但还没有用“牛溲”、“牛矢”之类入诗。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铜锡,皆归熔铸。……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从这首诗看,熔铸的不止是“金银铜锡”,而且及于“牛溲、马勃”之类了。
这首诗作于六十四岁时。写作者有一天带着酒后的醉意,遍访“四黎”之家,归途天色已暗,酒意末醒;并且地面上草木丛生,路径不明。他走入“竹刺藤梢”围绕的迷途中,要回家认不了路,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径走,因为为知道自己的家就在牛栏之西。诗篇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把人们认为最粗俗的东西“牛矢”(牛粪)取作诗材,写入诗中。韩愈在《进学解》中赞美良医能博取“牛溲(尿)马勃(药名),败鼓之皮”作为药物,他自己的诗,也好写粗丑的事物;但还没有用“牛溲”、“牛矢”之类入诗。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铜锡,皆归熔铸。……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从这首诗看,熔铸的不止是“金银铜锡”,而且及于“牛溲、马勃”之类了。
译文/注释
半醉半醒间去访问黎姓友人,归去时误入竹刺藤梢迷失了方向。
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因为我的家就在牛栏之西。
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因为我的家就在牛栏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