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全文赏析
颔联“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说孟宾于过去在洛阳名声很大,到了江南因为诗歌也名声大噪,可见作者非常赞赏孟宾于的文学成就。
颈联“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是对孟宾于的一种同情和抱憾,表达了对孟宾于的理解和“志未甘”的赞扬。尾联“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借用冯唐的典故,写出对孟宾于不要因为不被重用而离去,即使到了年老被明君任用也不要感到惭愧,表达了作者对孟宾于的劝慰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孟宾于一腔热血告别家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第十三名,文才出众。
B.孟宾于过去声名日渐凋落,但近来诗作却能名扬江南,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颈联中诗人认为孟宾于才干过人,即使官任曹郎内心也会感觉志向未能实现。
D.诗人劝慰孟宾于不要学冯唐因年老离去,侍奉明君即使年纪再大也不用忏愧。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意思是过去名声在洛阳非常大,近来诗名满江南,所以不是“日渐衰落”,也没有形成对比。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对孟宾于文学成就.的赞赏;2、对孟宾于才高位卑的理解和同情;3、对孟宾于不要因为年老放弃,为明君效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劝慰。
孟宾于虽然高中了进士,可当时的朝廷已是四分五裂,那里还有什么个人的前途可言。孟宾于只好离开洛阳南归家乡岭南,行至途中被楚王马希范留为从事。后来楚国被南唐兼并,孟宾于又被南唐朝廷任命为涂阳县令。可是这个聪明绝顶的孟宾于,在官场上却并不怎么聪明,竟糊里糊涂地受牵连而被判了死罪。孟宾于之狱按南唐的法律是要被斩首的死罪。后来,全靠了他的同榜好友李昉的一首诗,才使孟宾于免成刀下之鬼。
李昉与孟宾于是同榜进士,而且两人十分要好。当时李昉在宋朝为官,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重用,已经官至中书舍人了。他得知孟宾于获罪后,就写了一首诗寄给孟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