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献忘势,王翰愿邻

九年三见,昔疏未亲。
一日三见,今也何频。
有来者马,于霅之滨。
有柳未絮,时维仲春。
岂无可交,华屋朱轮。
接膝握手,岂无他人。
眷焉陋巷,总是累臣。
孟献忘势,王翰愿邻
嗟子之意,孔厚且真。
揣我所有,閴无一珍。
英英令节,穆穆良辰。
泛彼清涟,出其阇闉。
和风吹衣,芳露滴巾。
载听其嘤,载采其辛。
乃馔我鲜,乃酌我醇。
我酣子谑,子吟我呻。
我无子阋,子无我颦。
厥月三团,百笑弗嗔。
积潦满道,朝炊无薪。
系鞍于门,致此嘉宾。
我窥子胸,万卷横陈。
目电舌雷,笔圣诗神。
锻以一字,衡之千钧。
吉甫史克,蒙庄灵均。
出其下者,诅楚过秦。
等而上之,清庙生民。
子踰立年,我登七旬。
顾影自怜,发秃肤皴。
衰颜槁悴,老语谵谆。
送子此谣,肝胆轮囷。
子之家世,凌烟麒麟。
子之爵位,曲逆平津。
我幸未死,山林食贫。
两不相忘,云鸿水鳞。

译文/注释

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作者方回简介

方回画像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论诗家。
方回幼孤,从学于叔父方元珪。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第一,因贾似道打压,降为乙科首。德祐元年(1275年),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弹劾贾似道一党,得任太常寺簿,后又遭受排挤,出任建德府知府。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朝廷投降。二月,方回率郡降元,历任知建德府事兼管内安抚使、嘉议大夫、建德路总管兼府尹、通议大夫。至元十八年(1281年),解任。后寄居于杭州、歙县一带,以卖文为生。晚年选唐宋五七言律诗,加以评论,编成《瀛奎律髓》。大德十一年(1307年),去世。
方回论诗,推崇江西诗派,倡导“一祖三宗”之说,对江西诗派诸大家艺术成就有精当的品评。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出“心境论”,主张诗歌应突出现实性与时代感,注重“人格”与“诗格”的统一,崇尚“瘦硬劲俏”与“清晰自然”风格的结合。反对“西崑体”的偶俪、妩媚作风。另外,方回对杜诗的评论非常丰富,在杜诗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方回的诗,注重钻研诗眼、句法,其诗意象生新、境界老成,同时蕴含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方回著作丰富,但散佚不少,有《桐江集》8卷,《宛委别藏》本《桐江续集》36卷,四库本。又有《瀛奎律髓》49卷、《续古今考》37卷、《文选颜鲍谢诗评》4卷、《虚谷闲抄》1卷行世。。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