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近识峨眉老,知予懒是真。

译文/注释

全文赏析

此组诗当作于上元二年仲春,时杜甫在成都草堂。组诗写村居疏放的生活情趣。其中首章写诗题为《漫成》,都是写江边的所见所感,与水有关。

首联用“荒荒白”状野外迷雾中的春阳,用“泯泯清”状澄澈的春流,极富表现力。颔联如杨伦所评确是“妙语”。到了春天,水边哪里不长满香蒲呢?“渚蒲”句写渚蒲之多。荒村邻舍之间的小路多是这样用脚走出来的。由于你来我往,走得多了,自然而然“村径逐门成”了。这景象未免凄凉,但是这种脚走出来的小路,却能让人想到淳朴的乡邻关系,所以觉得美。可见美总是同理想结合在一起的。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时间地点简直不能更完美:仲春的江皋已经春色烂漫,花下又正值清晨。“已”和“复”的语气,洋溢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三四句形象生动,细节呼之欲出。“仰面贪看鸟”,身闲无事,仰面看鸟,真率可爱。“回头错应人”,这个细节很有表现力,一句顶一万句,瞬间让我们看见诗人的忘我和发呆。

接着写“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更见他春日生涯之懒慢疏放。读书破万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也许是酒醉眼花,也许是真的懒散,难识之字,一任其放过,不复考索。

最后,杜甫大概觉得别人可能不信,便幽默地说,新近结识的峨眉隐者可以作证,不信你去问他,他知道我是真懒。旧相识或因先入之见而不大相信,新识之人看到的才是他现在的状态,更何况此人是一位无为的隐者。隐者说一个人懒,必定就是懒得不容置疑了。

杜甫画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