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译文/注释

不怕自己容颜易衰,却悲痛妻子的早逝。
昨夜西池边秋寒露凉,月中的桂香都被寒风吹断。

注释
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不辞:解释为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年芳:基本意思为指美好的春色。
流尘:是指飞扬的尘土。
烛房:打烛明亮的厅房。多指行乐之所。

全文赏析

这是写悼亡的诗,因为作者暗用典故,典故融化在诗句里。

诗的上句反用《离骚》“恐鹈鸩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的诗意,以不嫌杜鹃啼鸣,春尽花落,暗指自己不嫌青春消逝,事业无成;下句说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卧房暗淡下来,是用潘岳《悼亡诗》中“床空委清尘”的典故,暗指妻子亡故后床空室暗,不胜悼念之情。这样写使诗意浓厚、含蓄,任人去涵泳体味。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意思是昨天晚上我站在西池凄凉的池水边,到处都是寒秋的凉露;都说月亮里边有桂树,桂树上的桂花是有香气的,可是在昨天那个寒冷的晚上,连月中桂花的香气都消逝了。

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