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王维>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朝代:唐代|作者: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译文/注释

    译文
    千家万户都为满城荒烟感到悲惨,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
    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注释
    菩提寺禁:指作者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阳城南龙门,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
    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凝碧池上作音乐:《通鉴》至德元载(756年)八月:“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凝碧池在东都禁苑中,参见《唐六典》卷七、《唐两京城坊考》卷五。
    供奉人:在宫中侍奉天子的人,此指乐工。
    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
    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
    百僚:一作“百官”。
    朝天:朝见天子。
    空宫:深宫;冷宫。
    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全文赏析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并于同年攻下东都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唐玄宗错误决策的影响下,潼关失守。唐玄宗下诏说要御驾亲征,但实际上,他于下诏的当夜带领杨贵妃、杨国忠以及侍卫亲随出逃。在唐玄宗出逃前,出逃计划被严密封锁,长安城中的大量皇亲、大臣都不知道,长安沦陷后,未能出逃的皇亲、大臣成为了叛军的俘虏。王维就在长安沦陷时被俘,并被关押在菩提寺。裴迪冒险去菩提寺探望他并且向他诉说了一些长安城沦陷之后的事情。王维听裴迪说着京城沦陷后的悲惨故事,随口吟出此诗,宣泄着内心的悲痛。

    长安城沦陷后,安禄山到处寻访以前的乐工,找到了数百名梨园弟子。他在皇宫中凝碧池旁开庆功宴,陈列搜刮来来的大量金银珠宝,并让这些乐工奏乐。宴会音乐响起的时候,许多乐工内心十分悲伤,纷纷痛苦流涕。叛军拿刀逼着梨园弟子演出,并威胁他们说再哭就杀了他们。一位叫雷海清的乐工将乐器摔在地上,放声痛哭,于是叛军把他肢解了。

    战争带来了无数悲剧,雷海清的故事让人悲恸不已,但这只是千百万个战争惨剧中的一个。据《旧唐书》记载,长安城中的宫室被烧毁了十分之九,都城中只剩下了一千户人家,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萧条:大量的青壮年战死沙场,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此诗首句以“万户”起,但“万户”之地,不见繁华,只见野烟。第二句写到“百僚”,但百官却无法上朝。前两句精练地写出了京城的异动,写出了战争带来的荒乱。在荒乱的战争年代,宫廷陷入一片死寂,这使得凝碧池头宴会的音乐声分外刺耳。诗歌没有直接用到“悲”“愁”等词,但在京城的一片死寂之中,在叛军的宴会歌舞声中,诗人的满腔悲愤已在言外流出。

    安史之乱平定后,因为王维出任伪朝官员之事,要对他论罪。但王维的弟弟王缙在平乱战争中立有功劳,并为哥哥求情,裴迪呈上王维在被囚期间作的这首诗歌,以证明王维的心迹。唐肃宗被王维的诗歌感动,被王维的弟弟说服,最终从轻发落了王维,仅对他作降职处理。事实上,王维被俘的责任不在于王维。长安城即将陷落之时,唐玄宗计划出逃并严密封锁消息,不少宫妃、公主、皇孙都没有得到消息,以至于难以出逃,甚至后来被追封为皇后、皇太后的唐德宗的生母沈氏,都没能逃出长安,被叛军俘虏,最后下落不明。王维能够活到收复长安、洛阳之时,并得到宽大处理,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幸运者。裴迪甘冒奇险,探望朋友,令人钦佩。


    作者王维简介

    王维画像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