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杨万里>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
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
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
眼边俗物只添睡,别后故人何似臞。
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

    译文/注释

     注释
    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32年(1162年),作者时任零陵(今属湖南)丞。萧东夫,萧德藻,福建闽清人,时在武冈军任僚属。判官,地方官的僚属。②离裾:离别的意思。裾:衣襟。
    ③欲晡(bū):将近黄昏。晡:黄昏。
    ④归路:指萧德藻归途当中。
    ⑤三吾:指零陵的三处名胜古迹,代指零陵。
    ⑥故人:指萧德藻。⑦癯:瘦削。
    ⑧尚策爬沙追历块:意思是自己以驽钝之质追随萧德藻。策:鞭策。爬沙:在沙中行走的马。历块:千里马的一种,此比萧德藻。
    ⑨直作水中凫:只是作一只水中的野鸭。凫:野鸭,此为诗人自指。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这首回赠诗中真诚抒发了对诗友萧德藻的思慕深情。
        首联“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写深情送别。“晓月”与“至欲晡”对举,是夸张手法,极言送别时间长,不一定实指。这就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晓月”当空,即送远行朋友,“至欲晡”还未回身返家,这一整天的时间,双方会在做些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迟迟不肯分手呢?双方情深自可想见。
        颔联“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是对朋友诗才的钦佩。作者以肯定的语气断言朋友一定会在返程路上写下许多令人激赏的诗作,作者在朋友即将上路还未上路之时就这样想,现在收到朋友的赠诗更是这样想。这从一个侧面见出萧德藻诗歌创作才华的非凡,亦可见出作者对朋友的仰慕之情,如果不是对朋友的深切了解,怎会有如此大胆的断言呢?“千首”自是夸张,极言朋友作诗之多,并非实指。“几时乘兴更三吾”,是对朋友的思念。朋友离开还不久,才刚收到朋友的答谢诗呢,作者就已急不可耐地追问再次相聚的时间了。这岂不是难舍深情所致吗?
        颈联“眼边俗物只添睡,别后故人何似癯”,用的是反衬、对比的手法,以催人昏昏欲睡的“眼边俗物”来说朋友一旦离开,自己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来。“别后故人何似癯”,内涵丰富,既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见友心切,以至日夜思念得整个人儿都消瘦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想象,说别后的朋友一定是消瘦了,这就分明传达出对朋友的关切、牵挂,自然还可以理解成诗人的梦境,以梦境写对朋友的思念,想象朋友离开后,也会像自己一样,陷入深切的思念之中,这种思念会使人日渐消瘦起来。总的来说,前三联尽情抒写对朋友的不舍、钦佩、思念、牵挂与关切。
        尾联将抒写对朋友的思慕之情与表明自己的奋发之志结合起来。以“历块”比朋友,表白自己的追思仰慕之情,以“水中凫”自比,称自己不甘心只是作水中野鸭,表明自己不甘碌碌无为,而要有一番作为的心志,这里彰显出作者的创业雄心。


    1、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至欲晡”“合千首”,用的是夸张修辞,前者极言送别朋友时间之长,突出彼此难舍深情,后者极言朋友作诗之多,表现对朋友杰出诗才的仰慕。“何似癯”运用的是反问兼想象,突出对朋友的关心、牵挂。“历块”“水中凫”用的是比喻,前者比喻朋友,赞美朋友的才能,后者用以自比,表白出自己的创业雄心。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抒写了对朋友的不舍、钦佩、思念、牵挂、关切与追慕之情,又表现了自己不甘碌碌无为的奋进雄心。

    写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31年(1161年),已作了两年零陵丞的作者与诗人萧德藻结识,作诗互赠,成为诗友。一年来的诗作赠答,增进了两人的深厚感情。1162年萧德藻从任所武冈到零陵拜访杨万里,短暂的聚会令两人刻骨难忘。分手之后,萧德藻有一诗作寄赠杨万里,自有感谢主人盛情招待之意。杨万里收阅后和其韵回赠了这首诗。

    作者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画像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