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全文赏析
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定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对比控诉了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前八句入手擒题,写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第一层次写暴风雨的凶猛来势。先用直叙:“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意思是,风态狂怒,简直要把树木连根拔起;雨势急暴,简直要把房屋彻底掀翻。一“怒”一“暴”,状其凶猛已极。着一“欲”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暴风雨肆虐的动向。接着用形象比喻:“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意思是,巨大的风声有如海中波涛翻滚时所发出的狂啸,急骤的雨点降落时有如车轴堕地。
一从声音着笔,一从形体着笔,笔势夸张,而形容尽致。
第二层次写暴风雨所形成的严重局面。先写室内:“挂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意思是,门挂上了不敢去开,灯吹灭了不能点燃。室内漆黑一片,使人倍增恐怖之感。继写室外:“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意思是,大水岂仅涨满了大溪小沟而已,该已是席卷平地了吧。
后八句,写暴风雨灾难性的后果及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一层次写自己的困境:“辛勤艺宿麦,所望明年熟;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意思是,辛辛苦苦种上了麦子,无非寄希望于明年的好收成;即使丰收,勉求一饱已非易事,现在自然灾害又紧相追随,怎么得了。前面已说过这场暴风雨“势已卷平陆”,可见这里所说的“五穷故相逐”,等于是说丰收之望已空,饥饿正在前面等着自己,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第二层次,推己及人,想到南邻的困境:“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明朝瓶复空,母子相持哭”。南邻处境更值得同情;冬天到了,御寒的布被尚未从典铺里赎回,现在又面临断炊的威胁,母子只好相抱而哭。诗人在写了南邻一家饥寒交迫、号陶无计的情况以后就戛然而止,留着不尽的余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初冬陆游在山阴作。诗中写一场极其严重的狂风暴雨给人民带来饥寒交迫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