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译文/注释
不夜楚帆落:入夜之时,来铜官停泊的船只很多,灯火通明,繁荣忙碌。
避风湘渚间:表明杜甫来铜官的原因,是因为风浪太大,难以前行,只得再此停留,等风浪稍小。
水耕先浸草:南方的水稻水田,用水耕种犁田。
春火更烧山:表明这是春季,山上可见烟火。
早泊云物晦:早早把船停泊,此时云雾弥漫,视野模糊。
逆行波浪悭:湘江北去,而杜甫南行,自然是逆行,顶风而行,风急浪高,难以前行。
飞来双白鹤:一双白鹤飞来。
过去杳难攀:很快飞过飞远,无法企及。
避风湘渚间:表明杜甫来铜官的原因,是因为风浪太大,难以前行,只得再此停留,等风浪稍小。
水耕先浸草:南方的水稻水田,用水耕种犁田。
春火更烧山:表明这是春季,山上可见烟火。
早泊云物晦:早早把船停泊,此时云雾弥漫,视野模糊。
逆行波浪悭:湘江北去,而杜甫南行,自然是逆行,顶风而行,风急浪高,难以前行。
飞来双白鹤:一双白鹤飞来。
过去杳难攀:很快飞过飞远,无法企及。
全文赏析
杜甫《铜官渚守风》,就是在铜官这个湘江河湾之处停船,等着风小一点再继续舟行的意思。
据说杜甫于公元769年,时年五十八岁,携带妻儿,雇了船工,坐船过洞庭,逆湘江,准备去长沙投奔太守,离长沙很近了,但被风阻挡,临时来到这里。
一路行来一路诗的杜甫,用诗的形式描写记叙了当时的所见。为一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当时铜官的状貌。
其实现在看来,景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当年舟来舟往的景象因水运的衰落而衰落,但仍可见稀稀落落的运货机帆船来往。沩江湘江交汇处的河洲仍然还在。烟雾弥漫的环境和山上的烟火也有。连白鹤现在也仍然可见。
杜甫无疑是写实的。这首诗看不出任何感情,有的只是日记的记事。此时的杜甫实际是穷困潦倒的,而且身体已是十分虚弱。此后他沿湘江一路南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70年,病逝在湘江他的这艘小船上。
这位伟大的诗人,原来曾经离我们那么近。此时站在铜官湘江边,是的,杜甫确实来过,就在这里。对于我来说,铜官可说是我的家乡;对于他来说,只是旅途的某个异域。在铜官,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仿佛与他相遇。
据说杜甫于公元769年,时年五十八岁,携带妻儿,雇了船工,坐船过洞庭,逆湘江,准备去长沙投奔太守,离长沙很近了,但被风阻挡,临时来到这里。
一路行来一路诗的杜甫,用诗的形式描写记叙了当时的所见。为一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当时铜官的状貌。
其实现在看来,景象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当年舟来舟往的景象因水运的衰落而衰落,但仍可见稀稀落落的运货机帆船来往。沩江湘江交汇处的河洲仍然还在。烟雾弥漫的环境和山上的烟火也有。连白鹤现在也仍然可见。
杜甫无疑是写实的。这首诗看不出任何感情,有的只是日记的记事。此时的杜甫实际是穷困潦倒的,而且身体已是十分虚弱。此后他沿湘江一路南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70年,病逝在湘江他的这艘小船上。
这位伟大的诗人,原来曾经离我们那么近。此时站在铜官湘江边,是的,杜甫确实来过,就在这里。对于我来说,铜官可说是我的家乡;对于他来说,只是旅途的某个异域。在铜官,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仿佛与他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