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译文/注释

    译文
    金和火不不相容的,在冷热之间就会有变化。
    树林里晴天的时候有秋天的蝉,因为窝冷了都没有鸟儿。
    在深思中卷竹席,在悲伤中弄团扇。
    傍晚的时候感觉很清晰,在院子里面散步。
    月亮出来的时候开始洗衣服,每家每户都在用棒槌洗衣。
    自己独自面对多病的妻子,她已经干不动针线活路了。
    冬天的衣服还没有做,夏天的衣服将就穿。
    怎么来对面早来的秋天呢,只有喝一杯来安慰自己。

    解释
    相待:是指对待;招待;款待。
    炎凉:指 热和冷,比喻对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亲热,或者冷淡的不同态度 世态炎凉
    残蝉:秋天的蝉。
    簟:本意是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
    沉吟:1.深思吟味 2.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怆恻:悲痛。
    向夕:基本意思为傍晚;薄暮。
    无泥:1.犹言无丸泥之固。谓难以固守。 2.不沾泥土。形容洁净。
    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秋练:释义是洁白的丝绢。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