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李商隐>登霍山驿楼

登霍山驿楼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译文/注释

    译文
    巍巍的岳庙立在远处的峰前,驿楼楼远远望去是一片开阔的风光。
    雾气朦朦胧胧,远山点点如鼠耳,夕阳昏昏冥冥,疲雁只只伫立山坡上。
    日暮的雾气湿润着千条弱柳,萧瑟的秋风吹响衰败的荷叶。
    只遗恨在这壶关山一带仍有狂孽扳逆作乱,祈望霍山神能再继前功,早日把一切叛逆剿光。

    注释
        1. 霍山:又名太岳山、霍太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在今天山西霍县东南。驿:驿站,古代供给传递公文的人或者来往官吏中途换马和歇息的地方。
        2.庙:指霍山的岳庙。迥(jiǒng):远。
        3.楼:指驿楼。穷:尽。
        4.鼷(xī):一种小老鼠。岚:山间的雾气。
        5.陂(bēi):池塘。
        6.露:指将要凝成露水的湿润水汽。
        7.一面:一派。
        8.壶关:古关隘。因为山形像壶,在此设置的关隘就叫壶关。故址在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东南。这里指刘稹的老巢潞州。狂孽:指刘稹。孽:罪恶。
        9.老生:指宋老生。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起兵反隋,隋将宋老生屯守霍邑,抗拒李渊。因而运粮不便,李渊决定退兵,李世民劝乃止。有一白老人求见,自称是霍山神使,要李渊于八月雨停时,从霍邑东南出兵,到时他将相助。李渊依言进军,果然斩杀宋老生。 [2]

    全文赏析

    首联“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既点明地点,又引起下文,中间四句写景皆由此而出。诗人秋日登高,自古多是悲寂寥,所见之景,是一片荒凉萧瑟,所生之感沉郁浓厚。

    颔联“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两句一虚一实,写的是苍茫寥落景色,是远景。诗人眼前之景,一片灰暗,观之不免令人心生寒意。景物的描写,最终归结为情感的寄托。大雁奈何只栖息池边,而小鼠却占据山岭要地,“一明一暗,言在此而意在彼”,为下文叙事抒情埋下伏笔。

    颈联“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写近景,本来可爱的柳儿和美丽的荷叶却遭到霜露和秋风的摧残,“四望萧条,民物凋耗之景”,这一切都是藩镇之乱带来的社会凋敝的观照。景物描写,显出了诗人爱国的坚定立场和对刘稹的憎恶之情。

    尾联“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诗人希望霍山神像当年帮助唐高祖一样再继神功,讨平叛乱狂孽。诗人本不信神,这里的寄希望于霍山神,用意婉曲,实是对当时执政者无能的指责。不责将帅而叫神,意在言外,细味其讽刺是尖刻的。“速断”二字尤为凸显这一心境,快速斩断之,内心情感强烈。国家遭难,乱贼猖獗,百姓困苦,诗人不仅仅局限于一己之利,关心朝廷政事,心系天下苍生,爱国情怀尤而未尽。

    艺术特色方面,这首诗语言凝练,诗人注意锤炼语言,使用典故,这也是李商隐在诗中惯用的手法。诗人将“霍山神使”这一典故敷色加工,使其与现实相联系,涵义丰富,造境新颖。另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在写景上,诗人关心注意体态弱小和情调衰飒的事物,如“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一方面表现出在刘稹叛乱下的社会衰败局面,抒发作者自己的嫉恶如仇之感;另一方面,柳儿和残荷的命运也象征了作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突出诗人的刚劲志气和耿介风骨。

    写作背景


    作者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