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陆游>陇头水

陇头水

朝代:宋代|作者:陆游|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枕绿沈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
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全文赏析

    《陇头水》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全诗四句一转,

    首四句写戍边壮士难以排遣的乡愁。第一句写边地早寒,“十月天雨霜”已给诗抹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制造了气氛。“陇头”,本是地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边地的泛称。“雨”在句中作动词用,“雨霜”即降霜。

    第二句点明所写对象身份是戍边将士。诗人以一个“夜”字,隐约地表达了终夜难眠,抚枪兴叹之意,开始触及全诗主题,并由此而自然地转入三、四句“乡愁”的抒写。三、四句写战士的乡愁。古乐府《横吹曲·陇头流水歌》有“陇头流水,流离西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之句;《陇头歌辞》也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肠断绝”的内容,都写征人对故乡的思恋和由此而导发的愁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即化用此意,显见思乡之情,极是深沉使侧。“我语壮士”四句语气一转,以长者的口吻勉励战士为国立功,鼓励他们从哀伤中解脱出来。“我语”句直截了当地表达勉慰之意;“男儿”以下三句是勉慰的具体内容。

    先指出男儿本应以天下为志,诗人从大处落笔,有意指出,为了国家民族,壮士不应割舍不断故乡之恋,家人之思。“襄尸马革固其常”,则是“志四方”的深入和具体化,以豪语激奋将士。“襄尸马革”典出《后汉书·马援传》:“大丈夫当死于疆场,以马革裹尸耳。”后常用来表达英勇作战,献身国家的意思。

    “岂若”的意思约相当于“怎么可以像那样”。“妇女不下堂”,典出《春秋》襄公三十年《谷梁传》:“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如果说“裹尸马革”是正面激励,那么“岂若妇女不下堂”句则是从反面戒勉,指出男子汉大丈夫,本不应作女子态,留恋家庭小天地。这四句紧承前四句守边将士的情绪而来,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情节,揭示本质,明显地是采用了古代民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

    它使诗形成了自然的过渡,也加强了诗感染人的力量。正是这明知而故问,有意而作态,使全诗形成新的转折。“生逢”四句以战士的口吻作答,表达了全诗的主题。诗指出,南宋王朝既已对敌妥约投降,成边壮士虽决心以死报国,也请缨无门,报国无路了。从内容看,已直刺当时的政治、军事的现实。“岁攀金絮输胡羌”,是说每年要用车子装了无以数计的金银丝帛,送到金人那里苟求偏安。句中“拳”指用车载运;“羌胡”借指女真贵族。

    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小王朝与女真贵族达成了届辱的“绍兴和议”,规定每年向金缴纳银25万两,组25万匹;隆兴二年(1164),宋金又订立了“隆兴和议”,议定金、宋之间是叔侄之国。诗中“和亲”、“岁辇”即指此而言。这里,诗人通过将士之口,表达自己对南宋投降派屈膝辱国、耻事敌虏行为的痛心疾首之情。“夜视太白”两句又从上两句中化出,是上两句内容导出的结果。

    “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金星是“上公大将军之象”,主杀伐,故诗中多以此比喻兵戎之事。李白《胡无人》即有“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之说。悲叹“太白收光芒”,就是说南宋朝廷无意北伐,因此而使戍边壮士落到了报国无门的地步,所以下面就有“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感慨了。这末四句既承上,对劝慰作答,又指出了将士之所以抚枪难眠,悲戚忧伤的原因。

    因此,它不仅和“我语壮士”四句直接相承,就是和诗开头四句也暗暗关连,首四句是外在的表现,末四句是内在的原因。我们不妨这样看:全诗十二句中,首四句和末四句是实写,中间四句是虚写;写报国无战场是实,是本旨,语劝慰之意是虚,是引言,只是为了引出“报国无战场”的感慨。所以,就整首诗看,诗中感情的抒写是逐层深入的,诗中的内在联系是极为紧密的。

    写作背景

    这首《陇头水》写于庆元二年(1196),其时陆游已72岁。诗人一生虽然备受打击,但爱国之情却始终未有一丝衰减。《陇头水》正表现了诗人这种强烈的舍身报国的热切愿望和深沉的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这和他后期的名作《示儿》等所表露的感情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陆游简介

    陆游画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