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姜夔>过桐庐

过桐庐

朝代:宋代|作者: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桐庐即景寄情之作,诗中的“合江”,是指分水江与富春江在桐君山下汇合处。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没有具体描写自己横看和仰看的山水景色,而是用了一句“十幅风帆不藉人”,点出眼前云淡风轻的自然景色。该诗句深富哲理,因为风帆不需凭借人力就能潇洒自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船随风动,怡然自乐的心情。

    接下来两句,作者从眼前看到的景色,想到了这里曾是东汉严子陵垂钓之地。严子陵刚正不阿,视权贵如浮云,在刘秀称帝后,他挂冠归隐桐庐富春山,以耕读垂钓传世。这里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作者通过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含蓄引出自己虽有绝世才华,但不被朝廷所重用,终年流落江湖的多舛命运。然而,诗人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自暴自弃,而是以儒家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理念,希望来年也能和严子陵一样归隐桐庐。

    全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委婉道出诗人对仕途奔波的厌倦之意,在目睹桐庐自然景色后,不觉产生归隐之心。

    作者姜夔简介

    姜夔画像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