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译文/注释
快到相州了,远远望着漳水旁边的邺城故地,很多山包绵延起伏,其中哪一个是曹操的坟头呢?数百年沧桑,曹氏早已尸骨无存,坟前的骐驎也早已埋没了。想当年曹公功名盖世,死前遗言却是“分衣裘”一类家庭琐事,不免儿女情长,想来令人感叹。
全文赏析
荆公《将次相州》一诗,很可能是后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的源头。诗从诗人由远及近“将次相州”的角度写起。
第一句是远眺,“青山如浪”。第二句还是远观,所以可见大景物――“铜雀台西八九丘”――是八九个山包。接着,荆公开始议论。
三四两句讲坟头历经沧桑,五六两句感叹魏武功业。最后两句引故书,言魏武死后诸子把他的“衣裘”“既而竟分之”,淡淡感慨在不言之中。
第一句是远眺,“青山如浪”。第二句还是远观,所以可见大景物――“铜雀台西八九丘”――是八九个山包。接着,荆公开始议论。
三四两句讲坟头历经沧桑,五六两句感叹魏武功业。最后两句引故书,言魏武死后诸子把他的“衣裘”“既而竟分之”,淡淡感慨在不言之中。
写作背景
王安石与柳子玉同为送伴使送走辽使后,回程途中特地凭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在向相州进发途中写下此诗,可见王安石对曹操是肯定的。王安石认为曹操“功名盖世”,有“英雄惜英雄之感”,表达了对曹操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