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译文/注释

    译文

    不止一次地见到桐花发于旧枝,自己凭栏远眺,想摆脱满怀愁绪,但依然落寞惆怅,这种心情是无人能够理解的。想到此,禁不住潸然泪下,低头哀思。

    以前节日里两人一同登上王宫的城楼观赏风光,现如今独自登上城楼,不见爱妻面容,佳节中更觉哀不自胜。


    注释

    1、桐花:指梧桐的花。桐花是清明节的节花,常表示乡愁、相思、祭祀等义。白居易《寒食江畔》:“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邦明日是清明。”

    2、凭阑:凭栏,身倚栏杆。

    3、层城:指京师,王宫。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十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4、芙蓉城: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欧阳修《六一诗话》:“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这里指金陵。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重在描写眼前的景色。“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均是眼前之景。第二首诗重在描写想象中的世界,比第一首的设境更加开阔。除“层城”外,“芙蓉城”在传说中也是仙人所居之地,再加上“空有当年旧烟月”,都写的是高空世界,意象壮阔,想像宏远,给人以上穷碧落之感。

    “一楼烟雨暮凄凄”,是个极好的艺术造型,是写愁的名句。李后主写愁名句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愁有了无穷无尽、持续不断的形象之感。这句“一楼烟雨暮凄凄”,与贺方回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一样,使无形的愁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空有当年旧烟月”一句充满丰富的艺术内涵,与唐诗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一样,都是发物是人非之叹。当年李后主与爱妻周娥皇两人在烟月下恩恩爱爱,倾诉衷肠,而如今烟月下的景色依旧那么迷人,但是却没有妻子陪伴在身旁,想到爱妻已故,就不能不让人愁肠万断、“缠哀不自持”了。

    写作背景

    这两首悼亡诗同是为爱妻昭惠皇后所作。《女宪传》:“(大周后娥皇病故,李煜)每于花朝月夕,无不伤怀。”为其作诗若干,其中有此二首。

    作者李煜简介

    李煜画像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