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辛弃疾>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译文/注释

    译文
    这浓云啊,重重叠叠,这季雨啊,潆潆如网,天地之间一片昏暗,平坦之地化作川江。知心朋友都在远方,搔首思念默然无语。好酒啊好酒,闲来且把盏凭窗。思念亲友一往情深,惜无车船送至远方。
    东园里经冬的树木,如今又已叶绿枝青。竞相展现新生的风采,的确令我乐而忘情。警诫世人有一句名言:时光流驶,岁月飞奔。真想和朋友欢快相会,如平时一样促膝谈心。自由自在的飞鸟,这会儿在庭树上歇落。安闲地收拢翅膀,啼鸣不断相互欢歌。自己当年风风雨雨中的朋友,有几个还和我一样呢?

    注释
    1、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2、停云霭霭:指阴云聚集不散。停云,凝而不散的云。霭霭,云集貌。
    3、 八表:八方之外,指天地之间。昏:阴暗。
    4、尽日:终日,一整天。时雨:应时之雨。瀠瀠:细雨绵密貌。
    5、搔首:抓头挠发,形容有所思而不安。
    6、平陆:平坦的陆地。
    7、春醪(láo):酒名,香美易醉,晋河东人刘白堕首创。湛湛(zhàn):清澄的样子。抚:持。
    8、弥襟: 充满胸襟。弥,充满、充斥。
    9、空延伫:白白地伫立了很久。延,时间长续;仁,久立。
    10、竞春风:竞于春风,在春风中逞强争胜。
    11、日月于征:日月未来往往,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日月,指时光;于,语助词;征,行。
    12、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从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13、翩翩:飞翔貌。 张衡《西京赋》:“众鸟翩翻,群兽驱骏。”
    14、好语和同:即原作的“好声相和",以鸟的相鸣求侣,比喻人的思友。

    全文赏析

    词的开头三句写思亲友的自然背景,天空布满浓密的黑云,凝聚不散;上下四方陷人一片昏暗之中,濛濛细雨一天到晚下个不停。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亲友当然不会来也不能来,也就不能不触发亲友之思。“时雨漾漾”。前加“尽日”,从时间上加以修饰,说明云行雨施的时间之长,反衬出怀人之殷切和焦急。“搔首”八句正面描叙亲友之思。其中前五句写春醪独抚之恨。“搔首”二句紧承上文,写雨水之大,门前地上积水成河,使人为良朋难以到来而搔首踟蹰,烦燥不安。 “春醪独抚”,扩为“春醪湛湛独抚”,中间加“湛湛”叠词,从性质状态上来描摹“春醪”,颇有诱人垂涎欲饮的意味。“春醪” 三句,写自己百无聊赖,闲坐东窗,独饮春酒,不觉离恨满怀,郁勃而难平息,表达出作者对亲友的深切的思念情怀。“空延伫”三句写欲往何从和欲等徒劳的两难困境,进一步深化作者思亲友的强烈情绪。再如“舟车靡从”改为“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枝条再荣”改为“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等,都改得鲜明具体,很有特色,不详述。

    “叹息”八句写人不如鸟的感慨。其中前三句写东园春色。言在春风吹拂之下,东园佳树,一排排一列列,生枝发芽,竞相萌发,欣欣向荣。“日月”二句,写亲友难得从容相聚之叹。日月指时光,也就是指人生。言人生像远行一样很快就会消失,因而更热切地盼望会见亲友,而道路阻隔,只能付诸一片热切的希望,“安得促席”,后加“从容”,表现向往促席谈的欢乐情景。促席是一种动作,由此动作而联想起必然会有的那种舒缓高兴的神态,其联想可谓深沉。怀人不得,自然更加惆怅。“翩翻飞鸟”,中间加“何处”,构成设问句,直问飞鸟来自何处,这和友人的邈远难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翩翩”三句写鸟儿翩翩飞翔,自由而安静地息止在庭树上,用热切美好的声音互相唱和,多么令人羡慕不已。结尾两句为第二部分,借题发挥,言当年陶渊明亲友中和陶渊明一样的高人不见得“有几”人,言外之意是如今和陶渊明一样的高人也不多,表现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讽刺与叹息。

    写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移居瓢泉后,庆元三、四年间(1197- 1198)。这是一首隐括词,全词就陶渊明《停云诗》加以剪裁改写而成。

    隐栝是指在按谱填词的前提下,词人根据前人诗文内容或名句意境进行剪裁、改写来创作新词的一种方法,主要括前人或时人的诗文为词,是宋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最早进行隐括词创作的是苏轼,他亦曾隐栝陶渊明的这首《停云诗》。

    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盟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暮春》、《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更多介绍>